“一件衣”如何唱响“双城记”?这场协商会给出“风向标”
2024-08-1437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一诗中,生动描绘了唐代时期浙江匠人制作缭绫的精湛工艺与华丽色彩,也侧面反映了当时纺织产业的高超工艺和服饰之美。 在浙江,这一服饰渊源流传至今——杭州、宁波是我省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发展走在前列的两大城市,前者是全国著名的“女装之都”,后者的“宁波男装”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品牌,优势互补,各有千秋。 这样的两座城市,能否在建设现代纺织与时尚服装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实现强强联合?8月13日,2024年合力唱好杭甬“双城记”协商交流活动举行,围绕这一“课题”,杭州、宁波两地政协开展了协商交流。 2023年,杭甬两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都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其中,杭州全市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企业1079家,实现产业增加值314.55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工业总产值1783.88亿元,同比增长2.2%。宁波共有860家时尚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274亿元。 “杭州和宁波都有着成熟完善的产业规模与良好基础,全球领先的全链路数智赋能优势,以及丰富的时尚教育和专业人才资源优势。”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认为,成绩背后,是两大城市耕耘多年的厚积薄发。 压力与成绩同在。当下,经济全球化步伐放缓,迎来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等新一轮产业变革,杭甬在纺织与服装产业“联手”中仍有许多“空白”可以填补。现场,两地政协委员共同对此“把脉问诊”—— 首先是双城产业合作深度不足,集群联动赋能不够。这表现在同类大企业之间的交流不够密切,对中小企业有意识的带动作用有待加强。杭州、绍兴、宁波三地与纺织服装直接相关的本科及以上高校有4所,但企业与地方高等专业院校之间的合作尚未真正形成气候,产业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 其次,时尚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平衡,品牌赋能不足。杭甬两地催生了许多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但对标伦敦、巴黎、纽约等国际时装之都的时尚产业及其相关品牌发展,杭州和宁波的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整体处于中级阶段,原创高端相对薄弱,难以实现“专、精、特、新”发展。 强强联合,讲求的是一个“合力”。在场的两地政协委员还认为,杭甬虽然拥有化纤、纺织、印染和服装等全产业链的产业集聚区,但各产业集群间尚未形成紧密的供求关系,属于“产业链完整但集群合力弱”,对于带动浙江、长三角地区以及扩散联动的能力有待提升。 “品牌是时尚服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杭州市临平区政协委员、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艺尚小镇“镇长”郑念华提出,杭甬两地应鼓励和支持时尚服装企业深入挖掘两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精髓,用以强化品牌的文化内核,进而提升两地时尚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民和汇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亚佩赞同了这一观点。她借用电视剧《繁花》中宁波“红帮裁缝”出圈的故事,引出了建议组织专家团队对杭甬地区的纺织历史、传统工艺、文化符号等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传统元素融入现有时尚品牌中,形成独特的故事性和延续性。 除了对传统的接续传承,数智科技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杭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出,两地应当协同激活时尚科技新质因子,构建智能快反的时尚供应链,实现传统制造低质生产向“科技智造”和“文化智造”跃升。 宁波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支持杭州服装设计、人工智能、新兴软件等数字技术和宁波、绍兴的服装设计、制造企业合作,推动前沿创意设计、5G智能量体、CAD等虚拟仿真、快速成型等技术,同时加快成衣、材料、印染等环节的未来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 人才是引领和推动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放眼全球,每个世界级时尚产业集群都背靠国际知名的时装院校。 “目前,杭甬地区支撑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中高端人才供给体量不足,技能人才培养结构有所欠缺,学科专业引领性作用不强。”宁波市政协委员、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郑卫东说。 多位在场的政协委员提及了“政企校合力”。郑念华建议,杭甬两地应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交流与培养体系,推动原创设计发展和设计师人才培养。为此,要加强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等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郑念华说,杭州与宁波虽然在时尚服装产业的发展上各有特色和优势,但正是这种差异化的优势,为两地联手合作提供了独特的契机,“只有通过深度合作,将各自的优势相互叠加,我们才能打造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时尚服装产业集群。”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