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赛博新织造 | 凉感衣大热背后的航天级黑科技
最新动态
赛博新织造 | 凉感衣大热背后的航天级黑科技
2025-07-241


连日来,高温热浪席卷各地,持续高温让功能性服装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速干衣销量同比增长119%,各大电商平台的功能性服装销售表现亮眼。


市场研究机构Wiseguy Reports预测,全球降温服装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55.7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150亿美元。在国内市场,传统服装企业纷纷布局这一领域。


据第一财经报道,森马服饰推出的凉感系列产品在2025年夏季销售表现突出,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目前,除了传统服企,科技公司、跨界企业等多类型参与者正在跨界进入该领域。


1

科技赋能:从航天材料到大众消费品


凉感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创新。


据人民日报报道,素湃科技研发的双层结构凉感衣采用特殊工艺,内层疏水、外层吸湿,凉感系数达到0.4以上。


更前沿的技术来自浙江桐乡的科技企业。据潮新闻报道,浙江清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NIX降温智冷服"采用航天级相变材料,能使体感温度下降至27℃甚至8℃,目前已应用于环卫、建筑等户外作业领域。


据悉,这件马甲的后背及胸前口袋处放置的NIX蓄冷材料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环保无机材料,在指定温度下自主发生物理状态的改变——凝固或者融化,同时实现热量吸收。只要将蓄冷材料置于低于其标注温度的环境中,即可实现蓄冷。



在面料创新方面,桐乡某服饰公司推出的桑蚕丝羊绒混纺T恤重量不到100克,兼具清凉感和舒适性,成功打开增量市场。


降温服装主要分为两大技术路线:被动降温材料和主动制冷设备。被动降温技术中,相变材料(PCM)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理论声称这类材料能在特定温度下发生状态变化,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调节温度。研究进一步证实,通过相变材料的应用,服装中的汗液产生量可以减少33%。


这一技术最初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如今已成功实现民用化转型。以安踏集团旗下品牌推出的3L复合软壳夹克为例,其采用的FLYTEC公司smart°change PCM动态调温技术,能够为穿着者维持28℃的理想体感温度。在主动降温领域,则主要通过集成微型风扇、制冷芯片或可更换冰袋等外置装置来实现温度调节。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技术壁垒的逐步降低和产品成熟度的提升,以智能温控(采用相变材料)和环保降解(如玉米纤维)为代表的创新技术正加速向大众市场渗透。功能性服饰正经历着从专业户外装备向日常穿着的重要转型,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2

检测标准:如何避免交“智商税”?


随着市场快速扩张,乱象也随之出现。


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商家通过添加薄荷醇等临时性凉感剂制造"伪凉感"效果,这类产品往往在几次洗涤后就会失效。在防晒服市场,此前央视财经报道了部分商家存在UPF数值标注不规范的问题。



浙江中纺标检验有限公司专家建议,消费者选购时应重点关注三点:一是查看产品是否标注Q-max值和执行标准(如GB/T 35263-2017);二是了解面料技术,如杜邦Coolmax等成熟技术更值得信赖;三是实际体验产品的透气性和速干性能。


另据浙江有数数字科技数据,功能性服装上游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达4.6%,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些重视创新的企业更可能提供真正有效的产品。


从市场表现来看,兼具功能性和时尚设计的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凉感衣正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市场,而那些仅靠营销噱头的产品终将被市场淘汰。


参考来源:潮新闻、人民日报、中新网等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